七叶笔记 » java编程 » 算法系列15天速成 第三天 七大经典排序【下】

算法系列15天速成 第三天 七大经典排序【下】

希尔排序:

        观察一下”插入排序“:其实不难发现她有个缺点:

              如果当数据是”5, 4, 3, 2, 1“的时候,此时我们将“无序块”中的记录插入到“有序块”时,估计俺们要崩盘,

       每次插入都要移动位置,此时插入排序的效率可想而知。   

      shell根据这个弱点进行了算法改进,融入了一种叫做“缩小增量排序法”的思想,其实也蛮简单的,不过有点注意的就是:

  增量不是乱取,而是有规律可循的。

首先要明确一下增量的取法:

      第一次增量的取法为: d=count/2;

      第二次增量的取法为:  d=(count/2)/2;

      最后一直到: d=1;

看上图观测的现象为:

        d=3时:将40跟50比,因50大,不交换。

                   将20跟30比,因30大,不交换。

                   将80跟60比,因60小,交换。

        d=2时:将40跟60比,不交换,拿60跟30比交换,此时交换后的30又比前面的40小,又要将40和30交换,如上图。

                   将20跟50比,不交换,继续将50跟80比,不交换。

        d=1时:这时就是前面讲的插入排序了,不过此时的序列已经差不多有序了,所以给插入排序带来了很大的性能提高。

既然说“希尔排序”是“插入排序”的改进版,那么我们就要比一下,在1w个数字中,到底能快多少?

下面进行一下测试:

截图如下:

 

看的出来,希尔排序优化了不少,w级别的排序中,相差70几倍哇。

归并排序:

       个人感觉,我们能容易看的懂的排序基本上都是O (n^2),比较难看懂的基本上都是N(LogN),所以归并排序也是比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在代码

 编写上,本人就是搞了一下午才搞出来,嘻嘻。

首先看图:

归并排序中中两件事情要做:

            第一: “分”,  就是将数组尽可能的分,一直分到原子级别。

            第二: “并”,将原子级别的数两两合并排序,最后产生结果。

代码:

结果图:

ps: 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平均为:O(N^3/2)

                                       最坏: O(N^2)

     归并排序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空间复杂度为:  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