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呜,看着这两种排序体检报告,心都凉了,冒泡被快排KO了,真惨,难怪人家说冒泡效率低,原来真tmd低。 快速排序:
既然能把冒泡KO掉,马上就激起我们的兴趣,tnd快排咋这么快,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首先上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left指针,right指针,base参照数。
其实思想是蛮简单的,就是通过第一遍的遍历(让left和right指针重合)来找到数组的切割点。
第一步:首先我们从数组的left位置取出该数(20)作为基准(base)参照物。第二步:从数组的right位置向前找,一直找到比(base)小的数, 如果找到,将此数赋给left位置(也就是将10赋给20), 此时数组为:10,40,50,10,60, left和right指针分别为前后的10。第三步:从数组的left位置向后找,一直找到比(base)大的数, 如果找到,将此数赋给right的位置(也就是40赋给10), 此时数组为:10,40,50,40,60, left和right指针分别为前后的40。第四步:重复“第二,第三“步骤,直到left和right指针重合, 最后将(base)插入到40的位置, 此时数组值为: 10,20,50,40,60,至此完成一次排序。第五步:此时20已经潜入到数组的内部,20的左侧一组数都比20小,20的右侧作为一组数都比20大, 以20为切入点对左右两边数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步骤进行,最终快排大功告成。同样,我们把自己设计的快排跟类库提供的快拍比较一下。看谁牛X。
不错,快排就是快,难怪内库非要用他来作为排序的标准。
嗯,最后要分享下:
冒泡的时间复杂度为: 0(n) - 0(n^2)快排的时间复杂度为:
平均复杂度: N(logN) 最坏复杂度: 0(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