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不管是JDK,spring框架,还是日常的开发中几乎可以说无处不在,下面一张简图描述了代理这个模式的业务场景,有过一些开发经验的同学对这张图应该不难理解;
为什么需要代理1、原有功能增强
举例来说,当现有的类的代码只能满足一些基本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满足不了新需求,但又不能改动以前的代码,这时候就可以考虑使用代理,通过代理类,扩展原有类的功能,客户端访问的入口只是聪目标对象切换到代理对象而已;
2、降低耦合
在程序设计时,需要遵循一个叫做“单一职责”的原则,该原则要求每个类功能尽可能单一,为什么要单一,因为只有功能单一这个类被改动的可能性才会最小。
现在突然接到需求,需要对现有类的增删改这样的事务性操作增加审计日志,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给每个增删改的地方增加日志,如果这样的类特别多,这就很折腾了,比较好的办法就是,使用代理类,在不对原来类修改的基础上,进行日志功能的扩展即可(spring aop功能即是如此);
java中常用的代理模式总结下来,java中常用的代理实现主要包括:
jdk动态代理;cglib静态代理 一、JDK 动态代理JDK 动态代理是基于拦截器和反射实现的,不需要第三方库支持,只需要 JDK 环境即可
必须实现 InvocationHandler 接口;使用 Proxy.newProxyInstance 产生代理对象;被代理的对象必须要实现接口;内部采用asm技术动态生成字节码;下面来看一个jdk动态代理的简单案例,深入理解下其用法
运行这段代码,观察下效果
代码本身很简单,最重要的就是Proxy.newProxyInstance 这个方法,理解这里面的几个参数至关重要,分别说明下几个参数的含义:
classLoader,类加载器;interfaces,目标对象接口;InvocationHandler,真正完成相关方法反射代理的处理器;JDK动态代理,其关键的步骤就是在InvocationHandler 中执行目标实现类的方法反射调用
由于JDK动态代理,底层是采用了asm字节码技术动态生成,我们无法通过debug源码的方式去学习,为了深入了解其原理,不妨模拟下其实现的过程吧;
要模拟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下面的这些准备:
接口和接口实现类;自定义的invocationHandler;自定义的Proxy对象(实现与目标类相同的接口);1、自定义接口和实现
2、自定义的invocationHandler;
通过上面的demo也可以看到,invocationHandler其实就是一个接口,真正执行时,需要传入到Proxy对象中,通过接口回调的方式实现,这里只需要参照JDK中的invocationHandler,定义好方法参数即可;
3、自定义的Proxy对象
这段代码的逻辑大致如下:
以构造的方式将自定义invocationHandler传入;通过反射拿到目标接口的方法;通过自定义invocationHandler的接口回调,通过反射完成代理逻辑实现;运行上面的代码,观察效果,可以看到,输出效果是一样的,通过这个实现,我们简单模拟了JDK动态代理内部的简单实现;
二、cglib静态代理JDK实现动态代理需要实现类通过接口定义业务方法,对于没有接口的类,如何实现动态代理呢,这就需要cglib了;
cglib采用了非常底层的字节码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字节码技术为一个类创建子类,并在子类中采用方法拦截的技术拦截所有父类方法的调用,顺势织入横切逻辑。
下面先看一个简单的cglib使用案例
1、原始目标方法
2、代理实现核心逻辑
cglib的使用相对JDK代理来说,显得更灵活,用起来也很方便,比较核心的地方在于通过调用CglibProxy这个方法的setMethodInterceptor,在回调接口中完成代理逻辑的实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MethodInterceptor 接口回调方法中,提供了两种完成代理逻辑实现的方式,
method.invoke(target,args); 基于反射实现;methodProxy.invoke(target,args); 直接调用目标类的方法;methodProxy.invokeSuper(o,args);直接调用目标类的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CGLib创建的动态代理对象性能比JDK创建的动态代理对象的性能高不少,但CGLib在创建代理对象时所花费的时间却比JDK多得多,所以对于单例对象,因无需频繁创建对象,用CGLib合适,反之,使用JDK方式要更为合适一些。同时,由于CGLib由于是采用动态创建子类的方法,对于final方法,无法进行代理。
同样来说,cglib底层的字节码技术的实现导致我们很难通过debug的方式去调试源码,下面来通过代码模拟上面的实现过程;
自定义一个类,模拟Enhancer 实现
整段代码逻辑做如下说明
注入MethodInterceptor ,模拟cglib的create方法中的Enhancer;继承CglibTarget,即cglib采用的是继承目标类的方式完成代理;将代理类中的方法重写,并通过methodInterceptor.intercept 完成接口回调;将目标类中的方法,以静态代码块方式注入,避免每次调用重新实例化;自定义saveSuper方法,模拟MethodProxy 的实现过程;编写测试类
运行上面的代码,通过控制台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和上面的效果一致;
这里需要对这个MethodProxy稍作说明,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cglib的回调逻辑中,不仅可以通过类似JDK的反射实现代理,还可以通过MethodProxy提供的invoke()或者invokeSuper()方式实现,之所以说,cglib在某些情况下比JDK代理高效,就在于通过MethodProxy的两个方法,将不走反射,而是直接调用目标类的方法;
三、spring中代理的使用在spring框架中,使用代理模式比较典型的场景就是AOP的实现了,代理逻辑核心要点如下:
默认使用 JDK 动态代理,这样可以代理所有的接口类型;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任何接口,则默认采用CGLIB代理;可强制使用CGLIB,指定proxy-target-class = “true” 或者 基于注解@EnableAspectJAutoProxy(proxyTargetClass = true)下面以AOP的功能使用为入口,来感受下以上三点在AOP的代理中的实现,
来看下面这段以spring底层模拟实现的方式的AOP功能代码
主要逻辑思路可以参考注释,然后运行这段代码,观察控制台效果
通过控制台输出结果,可以大致得出下面几点结论,
AOP技术底层采用了代理实现;如果目标类实现了接口,spring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是JDK代理;可以通过修改ProxyConfig中的属性proxyTargetClass 值来改变代理方式;根据这个属性的不同,将会产生下面几种代理方式
proxyTargetClass = false; 目标实现了接口,采用JDK代理实现;proxyTargetClass = false; 目标没有实现接口,采用cglib实现;proxyTargetClass = true; 总是使用cglib实现;关于上面这几点,我们来通过上面代码的微调来观察效果,上面为什么会输出的是cglib的代理呢?因为在程序中并没有设置这个属性,因此被判断为并未实现接口,所以走的是cglib代理,
调整1:设置代理类的接口
再次运行上面的代码,这次走的就是JDK动态代理
调整2:设置proxyTargetClass 属性为true
再次运行上面的代码,这次走的就是cglib代理
总结到此这篇关于jdk动态代理使用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jdk动态代理使用内容请搜索七叶笔记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七叶笔记!